成信学术
来源:科技处 作者:翟静波日期:2025-07-29 审核:柳锦宝、新闻中心 点击:
【本网讯】7月26日—28日,以“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”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5)在上海举行,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嘉宾参会,其中包括12位图灵奖、诺贝尔奖等顶级科学奖项得主,80余位中外院士和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等。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,强调人工智能应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,推动智能化向善普惠发展。ManBetX登陆校长何建新应邀参会。
大会设置会议论坛、展览展示、赛事评奖、应用体验、创新孵化五大板块,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,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,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%,展出了40余款大模型、60余款智能机器人等3000余项前沿成果,全面展现AI技术前沿、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实践。与往年相比,本届大会首创“数学质问、模型质问、科学质问”三问机制,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讨推向全新维度。在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,全球治理与产业结合成为新焦点。大会首次将“治理标准、知识产权、开源文化”纳入产业实践框架。
开幕式现场
作为大会核心议程之一,由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(WMO)联合主办的气象专会同期召开,主题为“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”,该专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(地区)及8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、政府代表和企业代表参会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中的创新应用。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,WMO秘书长席列斯特·绍罗,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出席并致辞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出席。
气象专会现场
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以其高效的计算和多源数据融合能力,正成为连接气象预报、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关键纽带,成为突破传统预报局限的“金钥匙”。中国气象局提出“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”,以技术革新驱动预警能力跃升,以开放合作践行全球责任担当,以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分享中国经验与技术,助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目标早日实现。
陈振林讲话
在特邀主旨报告阶段,WMO、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、国家气象中心、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单位代表作了报告。在圆桌环节,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、国际电信联盟、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、斯里兰卡国家气象局、乌干达国家气象局、中国气象局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、上海市应急管理局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展开深入研讨。
此外,大会发布了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“妈祖(MAZU)”和面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的智能体“MAZU-Urban”,以及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AI预报模型——“风宇”。